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白桦树、胡杨林,冻土岭、塞外雪……也在那时,驻新疆的约14个师部队集体转业屯垦戍边。“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退伍”的屯垦大军,成为稳边、兴边、卫边的基石。
把握新闻媒体报道平衡性,切实做到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有机统一。微观真实是对新闻报道的一种具体性要求,宏观真实是对新闻报道的整体性要求。对新闻媒体来说,在新闻报道中要做到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的结合,使两者协调统一,达到有机平衡。一方面,事实本身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完整的结构和自身的逻辑,每一个消息来源提供的事实仅仅是事实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微观上对每一个环节事实的报道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但不一定符合整个事实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所以,要在事实的整个系统中去认识和把握事实要素的特征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好过程性报道与结果性报道、环节性报道与整体性报道的平衡。另一方面,一家媒体的一篇新闻报道或许难以做到宏观真实,但一家媒体涉及一个时期的报道、一个重大问题的系列报道、一个专题的整体性报道就要做到宏观真实。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特别是媒体的负责人对刊发的新闻报道进行宏观把握,运用宏观思维,树立全局观念,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去反映,尽可能全面、准确、深刻地把现实生活的真实状况、整体面貌呈现给广大受众。,法律法规的制定应加快跟进。应尽快出台全国性的法律法规,厘定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原则性标准、基本制度措施和各方应负的法律责任。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差异性和形态多样性。各地应根据本地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城镇化的实际,抓紧制定完善各具特色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确保在城镇化进程中不脱离“根脉”、不失去“个性”、不丢掉“味道”,使美丽自然景观和传统文化特色得到有效保护,在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珠联璧合中铸造充满文化智慧的城镇之魂。
荀子的“明分使群”更鲜明地指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就是说,礼义把每个个体分为不同等级,并予以相应的名分,避免了因没有等级名分所造成的利益纷争,社会由此成为和谐的整体,具有了支配自然的力量,于是个人才有得以生存,“人之生,不能无群”。由上面可以看到儒家在人是什么的“说明书”上写了两条:人是具有道德意识的存在;人是群体性的社会存在。认识自己是为了造就自己。,我的期待是,经过长期熏陶,循序渐进,包括敬、诚、信、恕、和、耻等在内的这些“六经”的基本价值伦理,能够成为中华儿女的文化识别符号。
以我之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做广狭两种理解。广义上,它泛指不分民族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共同价值观;狭义上,它特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如果只讲“人人为我”,使不得!马克思、列宁都引用过狄德罗的话,人人围着转的大写的“我”,就像一架“发疯的钢琴”。钢琴发疯,节奏就乱了;人发疯,方寸就乱了;都发疯,世界就毁了,钢琴也没了声响,“我”也就消失了。
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的继续,我们不仅承继了历史中国的物质成果,同样也承继了历史中国的精神成果;今日中国又是一个处于大开放、大变革、大转型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社会的变化自然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因此在今日中国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像走马灯似地你方唱罢我登场,甚至你未退场我已登台:传统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革命的改良的、宗教的世俗的、进步的落后的、大公无私奉献的损人利己自私的……不同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舞台与市场,不同的价值观都有自己的追随者与传播者。,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同上,第706-708页)
(作者为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取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胜利。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件大事的完成,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当前,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我们才能认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势,才能对这一系列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才能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有世界观,也有方法论,能为解决全球困境提供借镜,对大同理想最为详尽、完整的描述是在《礼记·礼运》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户外而不闭,是谓大同。”从这段文字描述中,可以看出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天下为公,即天下是人民公有的,社会是为大众的而非为个人的,人人都要树立公德意识;二是选贤与能,即社会应把有道德、有才能之人选举出来,把社会治理的重任交给他们,使之为社会服务;三是讲信修睦,即社会讲信用,没有欺诈和偷盗,人与人之间能和睦相处;四是制度良好,社会上的老年人能得终养,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童能得到抚育,鳏寡孤独废疾者都能获得充分的社会保障。
【編輯: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相关新闻
- 年轻干部要勇于破解难题 2023-06-07 06:19
- 在学史中汲取智慧走向未来 2023-06-07 06:19
- “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要常抓不懈 2023-06-07 05:50
- 破除形式主义重在求真务实 2023-06-07 05:58
- 加强和完善对主题教育的督促指导 2023-06-07 05:43
相关新发布
-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 2023-06-07 06:13
- 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2023-06-07 05:45
- 王庆厚:践行群众路线要多走“群众走的路” 2023-06-07 05:45
-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 2023-06-07 05:41
- 赵忠鹏: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 2023-06-07 05:40